前回:https://djlain.com/2012/07/02/3446/
4年多的等待终于要在数个小时后画上句号,我若说自己不激动,那一定是在说书。但是,烂到令人发指的阿知贺篇仍如同阴魂般,在我脑海中散之不去。没有人能保证全国篇到底是全新的神话,还是另一场灾难。但是我只知道,为了多年前的感动,现在能做的唯有拭目以待。实际上,本人现在就已经和鼹鼠兄一起端坐在屏幕前静静等候着。
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2014年的百合狂潮即将拉开帷幕!!
今夜,30 Seconds To Kiyosumi,No Sleep Till Tokyo!!!!!
———-
已转型欧美音乐游戏专题讨论帖!(继续阅读评论栏)
话说真的完全变成音游文化探讨楼了
我的话其实作为一个“音游狗”的时间不长,对音乐的了解确实不多,现在感觉有点遗憾,也许不晚吧
一直没试过GH和RB系列,也没什么对于这些音游文化的概念,到时候我也得多多请教各位前辈了呢、今天看到这些对话着实受益匪浅,对于BEMANI,我们还是反过来念吧,打地鼠和弹球那些东西,想想就乱,不过老系列不是很清楚,到时候也得多多请教各位
哦哦!前辈什么的,实在不敢当……同样是喜欢音乐游戏的玩家而已啦!确实,经典何时接触都不算晚,也欢迎到时老兄有任何问题或者感想,都能来畅所欲言!
哈哈,深有同感!当年给朋友看lain,结果他看完跟我说:卧槽,说的什么啊,根本看不懂。我就告诉他:你其他什么都没看懂也没事儿,只要你最后“爱丽丝我爱你”看懂了就行
说到这空气系,确实容易看不下去……主要类型也比较多,像向阳素描接近于治愈系、节奏实在慢;悠悠式幸运星那种属于卖梗,不容易共鸣;轻音那种属于恶意卖萌拖时间……这些其实看的时候满费劲的。不过黄图、摇曳这种属于漫才型,人物互动丰富,完全可以当做看相声,值得一搞!
——悲…………悲剧呀!!!原来是自爆了然后听到老兄说的心态不老永远年轻,我突然想到这个:http://djlai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b_vip_19D0BD53AD84E0434E9D28CB4EA88478.jpg
——最后非常高兴能和老兄畅谈这么久,也期待下次会师哈哈!
哈哈哈,黄图寒假要补,我看过的动画比较少,百合类那就少之又少了,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lain最后那里,我当时都没意识到这是百合,只是想着这就是真爱啊~~~ 等看过一个月之后才猛然想到,哦俩妹子,百合-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空气系总有些看不下去的感觉呢,可能是修行不够吧
——其实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点支持就是直接回复两个字www
——对了,有关“音游核心玩家”这个说法还是要澄清一下orz:并不是单指游戏水平高,而是对游戏的钻研精神和音乐的热衷程度都很高的玩家,实际上就类似老兄所描述的那种“BEMANI理想玩家”了,而老兄本人完全就已是其中一员啊!
——而老兄最后所说的,完全是双手双脚同意!事实上,我也一直是遵照这种原则行事的:对于现在已经和自己无关的事物,即使当时付出过多少热爱,也是绝对不予置评的。拿游戏来说,这种变化有可能来自于主观,比如太鼓;也可能来自于客观,比如恶魔城。至于相同点,就是我已经不会对其再有任何关注,不会再多说一个字。更不要说像RB、JB这类从来就没有正视过的事物。
——只是在BEMANI这边有个唯一的不同:虽然新系列跟自己毫无关系,但几个传统的项目毕竟还在坚持,所以要说完全“切断联系”,似乎时机还未正式到来。这也是至今还能让我对那些歪风邪气进行痛批的唯一理由。我并不奢求忠实玩家的地位能有多么显赫,我仅仅是希望曾经最爱的游戏至今仍能挺住,哪怕多一天也好。假以时日,BEMANI的传统项目完全消失殆尽、或者彻底变质,那我就不会对其有任何留恋。
——回过头来想想,玩游戏毕竟不是干工作,非要步步紧跟时代。或许过几年电子游戏真的就彻底被脑残氪金社交手游所取代,更可以不假思索的弃之了。而曾经的经典是永远确实地存在的,无论何时重温都不会过时,正如现在还玩回GH的旧作那样。有的时候,看着铁杆的STG FANS对照着游戏年代表、在MAME中奋战旧作时所体现出的热爱与激情,真的让人不再纠结“经典是否至今仍存活”这件事情了。
————另外老兄实在谦虚了,老兄的知识结构明显要广泛得多,而且对事物的剖析也更全面,比起执着于主观想法的本人要强太多了看着老兄的文字,实在是给我很多启发!最后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我真的没有那么老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麻烦lain兄把重复的那一层和”支持”删掉吧,看着实在是别扭
– -说到年龄我今年奔三,看老兄早前的文章08年就奔三了,只能说,心态不老就永远年轻!
– -我觉得有主观看法才好,客观的是机器,人就要爱憎分明有态度一些才更加真实啊而且lain兄的一些观点看起来才算得上是”观点”,而我感觉只是描述一些自己的感想,由于对游戏体会并不深,并没有能够升华到”观点”的水平。抛砖引玉启发lain兄我感到十分荣幸
– -我觉得讨论可以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就是:对于欧美mug,生的伟大,死了不怪自己,我们只能以怀念的角度,通过认真游玩这种方式,向死去的它们致敬。对于日式mug,生的伟大,死的活该,对于它们的做法参考lain兄上条评论就好啦
– -期待日后的交流,还有日后如果有机会到南京,必将拜会!
勘误:最后的”我们”改成”老兄”,我还是新玩家呢XD
– -又点错了,请再删一次吧…不过的确是支持!!
– -看老兄痛批bemani之怪现状真是酣畅淋漓!!!从早期的一些文章来看,自从这个博客开始存在老兄就已经在玩b系音游了,怪不得这么热情饱满,爱之越深责之越切啊。我肯定写不出来这么激扬的文字,因为我接触bemani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一年多,而且认识b系音游就是通过打地鼠- -||但是拜老兄的音乐资源仓库所赐,听的还是比较多的…不能否认jubeat和reflecbeat的一个作用就是向新玩家打开一扇大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曾经优秀的作品
– -至于核心玩家和轻度玩家之争,其实我觉得这两个群体不是对立的,我反倒认为,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玩家是具备核心玩家的游戏水平和轻度玩家的欣赏水准的,这样的玩家其实是最符合bemani期待的理想玩家,这样不管他们怎么搞,玩家都只会叫好。
– -下面这部分是我乱扯,希望老兄不要嫌我太幼稚,毕竟我比你小了很多岁,对事物的认识一定没有老兄成熟,有什么不对还请斧正啊:我觉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分阶段的,音游也好,人也好,而且阶段之间的差异可能非常之大,老兄一定有过这种体会:一个人过一年不见,你可能都认不出ta来,变化太大了。其实我觉得人事物在每个阶段,所面向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自己是游戏的忠实铁粉核心玩家,游戏公司并不这么看;你觉得你还是这个人能交心的好朋友,人家其实早就不需要你了;你觉得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一流,那是你大梦初醒。我经常有这种感受:对一件事物有理有据的进行分析或者批评之后,虽然过程很爽,但是之后往往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为什么呢?因为你和这件事物其实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结果越是真正对某人某事某物有爱的人,越会受到”地位不对等”所带来的严重打击。可能我有些小心眼,太在意在对方心中自己是什么地位。总之,bemani抛弃了老玩家群体,我们何必再忠心耿耿跟着它呢,拿走自己想要的部分,然后撤退,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好了.
——此时只能向老兄说一句:东买!!同时向共同的敌人数学,开火!!!!!
——我之前对于亚洲音游的现状是以一种非常乐观积极的角度来描述的。如果让我实话实说,我痛恨极了那些弱智透顶的新BEMANI游戏,我痛恨极了愈加堕落的选曲,我更痛恨极了sota和yoshitaka一天到晚像GAY一样招摇过市。
——但是,在我心中的BEMANI黄金年代,BM死了、KM死了、DDR也曾死了。反倒是经过一系列令人失望透顶的改变之后,BEMANI的FANS似乎是越来越多了:虽然不是打地鼠、就是戳触屏。有人说:是核心玩家的偏执毁了音游。又有人认为:轻度玩家拉低了音游的水准。BEMANI的发展道路就在两种观点中不停辗转。看着跟音游有着些许神似的STG,已经被抬出场外,现在我真的彻底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踏踏实实”、哪个才是“目光长远”了。
——如今这个时代,或许曾经的价值观已彻底不适合音游的发展。从目前的趋势来看,BEMANI想要走上坡路,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变得比现在更可笑:游戏要做得更脑残、歌曲要变得更恶俗、玩法要弄得更坑爹,至于作曲家,全都得脱光衣服上街裸奔。这也许更是如今电子游戏、甚至很多艺术形式的写照……
——至于GH\RB,所谓原创曲发展模式也只是自己心存惋惜却又无可奈何的胡思乱想而已,我承认这种想法是源于自己的私心:我只是希望如今还能玩到自己喜爱的游戏,没想到却太难太难。或许在这个低头族统治世界的年代,我更应该侥幸现在仍能玩到传统的电子游戏吧……
————顺便一提,“萝莉御姐互推最高-__-+”是个提倡大家畅吐真言的地方,而个人思想比较偏激,虽然几经克制,言辞难免过激,请老兄不要介意哈!
蛤蛤蛤,老兄加油!!!
– -上面那个支持手误点错了还麻烦lain兄给删掉
– -运筹学考完了,本以为准备充分,结果不多说了枯花代表一切!!数学实在是太伤人心了!!!!!!!!!!
– -造星运动感受特别深,我自己总结一下就是星造出来的时候,星基本上就开始走下坡了,造星也限制了作曲家的发挥,造星者肯定会主推那么几首,大家也就把这几首和那位明星作曲家划等号了。造出来的都是流星,恒星不用造,自会发光发热。
– -尤其是现在啊,bemani明显是走下坡路了,原创队伍不断缩水,乐思枯竭,风格慢慢变得单一的情况下还在造星而不是踏踏实实做事情,可能会保持一定的高人气,但是就算这样,我认为也只能算是”中兴”了,一般我们说中兴,就既定了起必然在短期内衰落,我不相信bemani没有长远的目光,但是我更不知道他们现在进行的一系列移植和机种联动在干什么.
– -老兄提到了欧美音游培养原创队伍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对于GH/RB的定位其实可以把它看作欧美流行音乐这个风云变幻的工业体系下的一款产品,只不过它的”音游”属性太过耀眼,但是其作为”音游”的属性注定是它的第二属性,你我都将其看作一款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音游(其实本来也很值得深入研究)来看,但是如果脱离了这些版权曲本身的号召力,游戏的销量不知道能打几折了。游戏公司培养出来的原创音乐家队伍,也是在游戏中出道的新秀乐队罢了,他们最终的竞争对手还是庞大的欧美流行乐坛,这样一看,弄原创几乎是没可能的事情了。于是这些mug他们依赖的东西本来就是个令人琢磨不定的庞然大物,其命运就注定是昙花一现了吧
哈哈,正式欢迎d_s老兄!(不知这么称呼可否@口@|||)
——听到数学那真是永远的痛,为现在仍在与其做抗争的战士们致敬!!!
——看到老兄说的“追求乐队演出的感觉”实在有点感慨,当年游戏火爆之时家家户户歌舞升平的景象,如今在回顾的时候是再也感受不到了……虽然周围也有好几位喜欢音乐游戏的朋友,但是大多对欧美音游及摇滚兴趣寥寥,连凑齐人数都很难,结果只能从单人游玩的角度来体验,也难怪某些问题都被放大了……这个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一变,确实很多东西都产生质变了。
——这个亚洲音游的短版编曲方式虽然有着别样的精彩,也确实失去了一些东西,尤其体现在版权歌里面……像POP结构通常都千篇一律,还比较好改;电子乐的话把LOOP缩短也OK;这摇滚弄成短版,完全是灾难……GITADORA系列甚至还有一刀切在SOLO正当中戛然而止的,简直是胡闹……
——不过再想想目前亚洲音游的作曲模式,有点像一种造星活动,早期也只有核心玩家对原创曲津津乐道,但目前游戏方式扩展开来,吸引了不少新玩家或轻度玩家;而作曲阵容也渐渐丰富,包括一些外社大手也会为游戏创作专属曲目,使得原创曲的受众面更为广泛,也算是维持了游戏的生命力(虽然和全盛时期相比依旧相差很多)。有时候在想,欧美也是蕴藏着无限可能的音乐资源,若当时能在版权曲模式的基础上,寻觅一批出色独立音乐人,扶持为GH\RB系列的专属原创团队,慢慢地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忠实爱好者;同时也请一些大家为游戏制作原创曲,保证游戏曲目的唯一性,而不是随处可见的版权曲……如此这般,是否这系列如今会是另一番情景呢?
——当然这也只是自己的随想,毕竟GH当时是千万级怪物软件,受众基数和日式音游不可同日而语,加上日本这个游戏的孤岛有很大的特殊性,发展模式想必难以互通……只是有时会想,若时光倒流,到底能用什么来挽救GH呢??恐怕真是个无解难题了!!
不好意思我只能先马克了,还有一个运筹学考试要复习,只能过两天再认真回复了XD
注册一个帐号好了!
–听到理科就一阵痛心啊我高中就是因为怕数学从理科转到了文科 但是大学考了商科 现在每个学期都要有几门数学杀人
–看看今年能不能入手上世代主机啦~~
–我凑GH3竟然能加速?!!!!
–说到选曲据说GH还有街机版 不知道他们怎么规划这个歌曲长度..感觉日式这边无论是前奏,主题,副歌哪一段都是把主要的东西点出来而且只”出现一次”,这样每个部分都非常充实,这样不仅可以让玩家感到不是太累,而且保证了街机排队时间不会很长,还会给玩家以意犹未尽之感,吸引他们再来玩,这就有点想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密集的视觉特效地毯式轰炸,就算没什么惊为天人的地方也不会无聊,更何况还有这么多精品音乐在bemani系列中出现。反观欧美mug,摇滚乐它的其中一个精髓就在于可能在每一个段落上都会出现天才的编排,这也意味着花的时间需要更长。可能gh rb追求的是乐队演出的感觉吧,就想你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前面两分钟没吉他,但是这首歌本身在前两分钟还是非常牛逼,我觉得这样做的话可能玩家会把重点放在歌曲的欣赏上,但是你还是在玩游戏啊!这就有点冲突所以选曲问题还是像lain兄说的,维持原判。
–“一首Trance光“冬次打次”intro就要打几分钟”笑死我了!!怪不得现在这么多J-core味道的音乐去了beatmania和SDVX等平台呢
——先给理科触跪了…………虽然似乎晚了点,不过预祝考试成功!
——说到主机,我觉得本世代主机刚出世的这段时间,正是购入上世代主机的最好时机呀,各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入手成本也降低了,用来回顾往日经典真是完美的选择
——然后那个The Devil Went Down to Georgia看哭了……TTFAF好歹是集中在SOLO部分发疯,这个完全是全程鸡血,太恐怖……而且danny居然还不加速,谱面简直跟说故事一样……
——不过说到选曲类型的问题,很同意老兄的看法,而且感觉就是欧美音游和亚洲音游设计理念的最大差异了……欧美音游的收录曲都是完整版,玩家情绪是严格按照歌曲结构来调动的,但是像POST PUNK、POST ROCK,包括一些NEW WAVE等等,都是需要去“聆听”的,这跟游戏时的心境有很大冲突。另一方面,很多歌曲也不太适合做成游戏谱面,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或长时间的空闲等,这点跟歌曲长度关系也比较大。
——而亚洲音游的歌曲长度较短,歌曲结构完全为游戏而设,玩家情绪都被高度集中在那一两分钟内。所以当年日式音游玩家会对欧美音游产生抵触,除去音乐风格的差异,乐曲结构与长度也是主要原因吧。上次和朋友玩Bohemian Rhapsody,吉他过了两分多钟才出现NOTE,他不禁吐槽:放在日式音游里面一首歌都打完了,这边连按键还没出!
——现在来看,两种形式各有各的精彩,但也确实不能互换:若beatmania全是完整版,一首Trance光“冬次打次”intro就要打几分钟,确实会非常无趣;但若GH全是短版,像The Devil Went Down to Georgia足以毁灭世界的威慑力就要大大降低了!(好像哪里不对www)
lain兄的回复看得我也是十分感动啊明天要考线性代数只能草草回复一下
看完后最大的感触就是 可惜没买上世代的主机了好想玩rb:beatles
说道paramore那个misery business有个Acoustic版秒杀原版非常好听不过歌词太口水差评
Image And Words是我最喜欢的DT专辑不解释!现在DT换血太多了,还在磨合嘛不能强求,倒是上个月出了个3CD Live 雄风不减啊
昨天写完评论还兴致勃勃的找了一下frets on fire论坛 东西都在 只是都存了mediafire 没vpn亚历山大啊…
http://video.sina.com.cn/v/b/56805352-1464788757.html 这个是The Devil Went Down to Georgia 看完之后感受就是 Mendes黑A
最后我一直对类似joy divison那种乐队进入音游保留意见…感觉欣赏这类音乐需要一个环境但是mug中这个环境是给不了的 不过后来shoegaze流派音乐发展的越来越好听了 放些进来也无妨
摇滚乐现在就听post rock和progressive metal了 前面放到音游里边有闷又长后者打不来,实在是蛋疼…
——拜读完毕,泪流满面……老兄愿意在这里畅所欲言,本人实在是超级感动呀!这时也不由得庆幸一下和讯前不久把评论功能恢复了,不然就看不到如此精彩的回复了
——说到Dream Theater,这还是高中的时候一个玩乐队的朋友强烈推荐给我的,《Images And Words》简直听跪了,他们的演奏简直是变魔术一样…………去年同名专辑里面的Illumination Theory依旧是那么震撼,但是感觉整张专辑流行味略重了,稍微有些遗憾……
——碰巧我第一个接触的GH游戏也是GH3!但是在朋友家草草体验的,玩惯了三键,这五键实在找不到键,也就没有什么感觉……所以严格意义上真正开玩的首个GH游戏是SMASH HITS,但那作应该已经是进入量产时期粗制滥造的大军之一了,除了收录曲比较亮眼,其他素质都属平平……orz
——倒是今天才知道原来GH3的最难曲还不是Through The Fire And Flames?当时TTFAF看完我就已经吓得洗裤子了,真难以想象同时期还有更甚者……不过得益于GH的操作方式,再难的歌都是精彩而有理的。像GH6的黑寡妇什么的,谱面简直就像是艺术品一般
——至于最近玩GH4还真是一时兴起,想找个欧美音游再回顾回顾……本来最理想的选择是GH2或Aerosmith来着,但是由于不兼容RB吉他只好作罢……至于Van Halen和Metallica吉他要求实在太变态,RB1又要求全程BAND,所以就决定选择评价不错的GH4来玩。
——结果还真是不错,PV如同老兄提到的,细节很是生动,镜头调度非常讲究,整体效果几乎比后来的5、6更出色(主要后来背景居然变成30fps,演出大打折扣)。另外Tool乐队的那个专属背景也挺有意思的,不过感觉若能做成向内部缓缓深入的效果应该更符合歌曲的氛围?
——但说到PV的话,GH的竞争对手RB似乎更胜一筹。早期的作品还比较简陋,但到了《The Beatles: Rock Band》就完全是达到家用音乐游戏演出效果的顶峰,演唱会的场景就连观众都雕琢入微,而迷幻时期的玄奇场景更是令人感叹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实现力,最后屋顶绝唱的再现真能叫一秒催泪……至于RB3时期,一些画面特效的运用非常到位,如在New Wave或者Psychedelic Rock里面经常用到的定格、失真、残像、变色等等,同音乐的契合度很高,感染力一流。不过RB系列的PV无法做到GH早期作品的60fps流畅度,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至于选曲中的非英语歌曲也真是很满意,Antisocial和Escuela de Calor尤为喜爱,其他大部分80年代的曲子都非常合口味。捏人系统的话,个人觉得还蛮仿真的,就拿游戏自带的那几个名乐手形象来说,“扒了摸”主唱Hayley Williams已经算是非常写实了orz 不过像Ozzy Osbourne本来造型就有点像漫画人物,到了游戏中果然是更美漫了XD按道理来说应该都是能自己捏出来的?只是难度实在太大……
——最后studio模式,自制和分享的理念确实很棒,不过从成品来看……音效还是比较简陋,功能也有不少缺憾,直到最终作还是如此,的确是非常可惜。Frets On Fire的大名当时就有所耳闻,还下过一个集合包来着,可惜当时并不会玩,也就放置了orz但是模拟器的完成度实在是没话说,似乎现在国外还有不少爱好者?唉,说到底,随着游戏的死去,一切都变成浮云了……看回数据的时候,GH6和RB3虽然不济,但仍是百万级作品,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可见这系列的运行成本实在令人发指……完全依赖版权曲的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连核心玩家也弃其而去,不能不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平心而论两家的最终作都具有非常过硬的素质,只感叹如今也唯有烧柱香了!!!
My god,老兄太有爱了!!!先马一下,待我等会儿认真看完!!!
更正一下 那个band on the run里边是唱到like you出的那个pose,过去太久了有点记不清楚
啊..写了半天的回复被我不小心关掉了
lain兄的mug水平不需要谦让哈XD
我是在09年初三大暑假的时候接触的GH3,当时算是摇滚乐迷嘛(现在也喜欢不过没有当年那么狂热啦),然后看到偶像slash代言的GH3而且整个游戏的风格无论是UI,场景设计,字体选择还有过场动画完全符合摇滚奔放热情的氛围甚至有些夸张,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但是当时完全不知道mug为何物的我一上来就被”变体下落式”还有要多pick一下这种设定虐出翔了slow ride都快听出茧子来了,我紧张的打着游戏听他唱take it easy有种嘲讽感呢…考虑到slash出场是在第四关,那我要打到猴年马月去啊于是就放置了…
后来上高一接触了太鼓达人这一个正牌日式mug,然后有个周五我在坐车回家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太鼓和GH,难道不是一种游戏吗!!,我感觉就像被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回去直接打normal难度,一晚上干到第三关,这在我当时简直不可想象啊,一下就找到玩GH的乐趣了有木有啊!!
GH3的话个人最爱曲应该是商店里买到的An Endless Sporadic-Impulse,当然这个游戏带给我的绝对不是几十首歌曲这么简单,应该是我第二次摇滚乐启蒙了,就像你说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有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感觉。
对了gh3的boss曲是The devil went down to georgia,早年间youtube还没封锁的时候看过惊呆了,到现在我还觉得那个难度就算放到Gitadora这边的坐标系中也是超顶尖的.
然后到了GHWT我感觉这一作的水平简直是欧美mug的巅峰了,首先每首歌曲的pv质量更上一层楼,印象最深的就是band on the run唱到In the town they’re searching for you everywhere的you的时候镜头给到主唱特写,主唱做了一个指着屏幕前打游戏的玩家的pose,简直忘不了啊。其次是选曲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拘泥于摇滚正像是他的标题一样world tour甚至连非英语的歌曲都有,这无疑又扩大了我这种井底之蛙的眼界,玩完wt之后我开始听70年代的东西,太美好了。然后是捏人系统得到了大幅度强化,选项非常之细致,一看就是用心打磨之后的东西,不过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股浓浓的美漫风这个就有点汗了- -||最后要说的必须是有点残废的studio模式,我觉得这是他们具有前瞻性的一个体现,一开始我觉得这个东西的意义适应网络化可以分享互相的作品(盗版PC玩家哭了),后来接触了日系mug之后发现他们可能有另一个考虑就是日系音游原创实力非常强大,而ghrb这边都是版权曲!!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是考虑到如果都是版权曲的话游戏的生命力可能不会很长,于是加入了这个模式,不过后来的局面嘛大家有目共睹,有益的尝试胎死腹中,呵呵了。
GHWT里边喜爱的歌曲真的比较多,Do It Again啦,The Joker啦当然不得不说的就是Dream Theater,我对dt的崇敬之情可谓是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真希望有哪个游戏能把metropolis pt.1收录进去,太好听啦
最后说一下老兄有没有听说过Frets On Fire这个东西,当年我看到的时候国内网站对它的简介就是”把吉他英雄放进U盘里”.现在反观一下,我的妈不得了,这不就是BMS之于2DX吗!!!!而且开发完成度非常之高。当一个mug的同人模拟器发展起来了不就意味着这个游戏进入了成熟期然后我们玩家就可以期待各种神作的出现了吗!!!这样一看gh的倒掉就更加可惜了
写了这么多废话,应该比lain兄这篇日记本篇都长了,还望见谅
首先要猛拜一下键盘GH流!!!!另外我的水平非常一般的TAT反手拿外加不会上下拨,很多送分的谱面都打不好,杯具……
然后“开阔视野”这点实在是太同意了……虽然在接触GH、RB之前对摇滚乐也略为热衷,但是接触之后更是加深了对这片音乐领域的涉猎程度,从歌曲拓展到乐队,再延伸到曲风,真的是认识到很多经典之作……虽然晚了点,不过总算是切身体会到当年欧美音游引发的文化狂潮了……
另一方面也刷新了自己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当年GH火的时候,作为日式音游FAN,一直对其嗤之以鼻,直到某天在你水管看了TTFAF的录像,才彻底被震撼了……若能结合GH、RB的点滑弦操作方式、以及GF严谨的判定设置,想必会能形成超精彩的吉他音游系统,结果现在前者死了,后者成了外星人专用……
两家游戏的迅速崛起与光速死亡实在令人惋惜,但是看着其中某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不得不感叹欧美这种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游戏产业的负面影响之大,按徐老师的话,真是叫人扼腕叹息,哑然失笑!!!
lain兄你好我是上次求灰羽联盟bk的那位~经过你的指点后我在nyaa上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感谢啦 [(R)
刚刚知道No Sleep till Brooklyn的吉他竟然是slayer的Kerry King客串的!!!
打GH4的时候完全没有发觉这首有多特别,不是lain兄提到这首歌我都不知道有这么碉堡的一个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还要多谢lain兄提点啦!!
哈哈,能帮上老兄的忙就好^ ^/
另外我才是要感谢老兄才是,今天也才第一次听说No Sleep till Brooklyn里竟有如此玄机……难怪后半段的SOLO如此抓人!!!不过是说听到slayer的名字我眼泪就掉下来………………
顺便GH玩家握手呀!!这两天就在玩World Tour,为了升50级,NSTB挂机挂了几百遍了,已经彻底洗脑了@口@|||
握手!
我的mug启蒙就是gh3 但是当然没lain兄玩儿的这么狠技术水平这么高了 把歌全打出来我就满足了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没有主机和控制器只能用键盘感觉操作有点蛋疼
我觉得玩gh rockband主要是一个开阔视野 没有ghwt我根本就没机会知道dream theater也不会成为dt脑残粉啦
不过到后来这两家游戏连选曲有重复 竞争恶化加速死亡实在是令人唏嘘